青春推普行 共筑乡村梦
——广西幼师学子赴马山县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

为积极响应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 - 2035年)》中“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”的号召,2025年7月,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运动科学学院“健康八桂行”志愿服务团的11名师生,满怀热忱地奔赴南宁市马山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区——合诚社区,开启了一场为期7天的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之旅。
开展安全教育活动。广西幼师供图
活动前期,志愿服务团精心筹备,通过发放200余份问卷进行调研。结果显示,合诚社区87%的居民具备普通话基础会话能力,但在商务洽谈、网络直播等场景的高阶表达方面存在明显短板。基于这一现状,团队创新设计“体育+语言”课程体系,旨在以新颖有趣的方式提升居民的普通话水平。
“七彩假期 护童成长”暑期成长营首日,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课堂拉开了活动序幕。志愿者们采用“普法教育讲座+普法故事分享+拍摄安全运动视频”的多元形式,将标准的普通话与多媒体教学巧妙融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讲座中。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,深刻领悟到“生活即教育”的真谛,同时也锻炼了普通话听说能力。
运动前热身。广西幼师供图
在社区文体中心,丰富多彩的“体育+推普”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,团队分级分段设计活动内容:低龄组进行趣味投壶游戏,孩子们在投壶过程中用普通话计数,在欢乐中熟悉数字发音;中龄组开展跳栏架活动,孩子们跨越栏架时互相用普通话加油鼓劲,提升语言表达的流畅性;大龄组则组织篮球、陀螺等运动项目,“篮球运球数音节”训练帮助儿童掌握四声调值,“投壶说成语”游戏使孩子们的词汇量大有提升,“跳舞诵名句”活动更是吸引了45名留守儿童积极参与。这种将普通话教学融入体育游戏的创新方式,让孩子们在运动中自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,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。
除了体育推普活动,团队还开设了运动健康等文化课堂内容,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,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。志愿服务队成员们不仅在学业上为留守儿童提供耐心辅导,还主动帮助居民收稻谷、掰玉米。在金黄的田野里,他们用普通话与留守儿童交流,鼓励老人尝试用普通话表达。金黄的稻穗和玉米见证了这场特殊的语言实践课,实现了“劳动教育”与“语言教育”的有机融合。
体育推普活动。广西幼师供图
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,团队深入社区开展推普问卷调查。面对语言沟通障碍,志愿者们耐心倾听老人用壮话或桂柳话讲述生活故事。一位照顾9个孙辈的爷爷坚持用生涩的普通话分享日常,他执着的精神让团队成员深受感动,也更加坚定了大家推广普通话的决心。
即将结束志愿服务时,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共同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“推普成果汇演”。童声合唱《玉盘》清脆悦耳,志愿者体育舞蹈表演传递出体育竞技的合作精神,志愿者指导儿童表演的拉丁舞等节目活力四射。精彩的表演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,充分展示了本次推普活动的丰硕成果。
本次活动累计服务群众300余人次,成功搭建了“政府—学校—社区—家庭”四方联动机制,既为大学生提供了专业实践平台,又让留守儿童放下手机,享受到高质量的陪伴。运动科学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王成科表示,“健康八桂行”团队已入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推普实践重点团队,后续将建立校地推普长效机制,持续跟踪服务,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中持续闪光,为乡村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。(马佳、覃玲江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