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城区西街街道:深化“三化”模式 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

近年来,北海市海城区西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,以“网格化治理、民主化议事、协同化众治”的“三化”模式为抓手,汇聚基层治理合力,构建起“服务真正沉下去、效果真正浮上来”的治理新格局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网格化治理精准服务群众
今年2月下旬,平安街社区南洋金融公寓网格员陈紫棱在日常巡查中,敏锐发现有业主私自搭建违章构筑物占压燃气管道,严重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。他第一时间上报情况,协助海城区市政管理局、北海市管道燃气公司等部门,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。这一果断处置不仅赢得街道社区的高度赞扬,更获燃气公司专项奖励。
一次高效处置,折射西街街道网格化治理的“硬核”力量。西街街道着力构建“街道-社区-网格”三级治理体系,积极整合辖区党员、街巷长、楼栋长、物业人员、保安、退休老干部等热心群体,壮大网格服务力量,实现社区网格“无缝隙”、居民诉求“全响应”、社会服务“零距离”。目前已聘任146名人员为兼职网格员。
西街街道强化智慧赋能,依托街道综治指挥平台和“数字海城”指挥平台“双平台”,联动网格队伍、社区挂点单位、社会支援力量“三支队伍”,融合N个业务模块实现“一网统筹”,构建“预警、调度、处置、反馈、督导、考核”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。
截至目前,西街街道通过平台累计上报网格事件7205件,切实将群众“诉求清单”“问题清单”转化为“幸福账单”。
民主化议事激发自治活力
走进西藏路社区北海棉纺厂宿舍,只见沥青路面平整洁净,智能充电车棚整齐排列,彩绘文化墙传递文明新风,“邻里帮帮团”正细致检查楼道卫生……这个曾经的“问题小区”,如今已完成“脱胎换骨”的蜕变。
而多年前,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:坑洼巷道雨天积水严重,道路泥泞,居民出行极为不便;斑驳墙面上电线如蛛网密布,既影响美观又暗藏安全隐患。
转折始于西街街道构建的“人大代表+邻里共治”的治理模式。街道通过这一治理模式,灵活运用“日访夜谈”机制,召开“巷道日访+院落夜话”议事会,架起人大代表与居民精准对接需求的桥梁,成功推动小区道路硬化、充电棚安装、路灯增设等改造项目落地,让棉纺厂宿舍小区治理实现华丽蝶变。
西街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积极探索社区自治共治新模式,建强基层民主协商议事阵地,精心打造北云小区“连心亭”、渔业公司宿舍“聚邻亭”、荣利苑小区党群议事亭、柏悦尊府小区“清风亭”等特色议事平台,让居民反映民意、参与治理有阵地、有平台。
阵地建好了,议事就有了落脚点。西街街道创新议事形式,推行“逢十说事”“日访夜谈”工作机制,结合社区“红邻自治议事会”、民意恳谈会、居民夜谈会等多种形式,广泛吸纳居民群众、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挂网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,充分激发居民“主人翁”意识,实现了民事民商、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决,解决了一批痛点堵点问题。
协同化众治汇聚多元合力
4月15日,西街街道携手社区“合伙人”中国移动公司北海分公司开展AI赋能基层治理培训班。移动公司资深讲师围绕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趋势及实际应用案例,为西街街道领导干部、辖区网格长和网格员等50余人进行专业讲解,深入浅出的授课让参训人员收获颇丰。
西街街道推行“合伙共建”理念,广泛吸纳热衷公益的“大党委”企事业单位、爱心商家、专业技术人才等成为社区“合伙人”,建立“一核多元”合伙人治理体系。通过社区主动对接、走访沟通、微信公众号宣传等多种渠道,目前,西街街道已招募社区“合伙人”80余个。
西街街道以“组织共建、资源共享、事务共商、服务共担”为原则,聚焦居民在文体娱乐、环境保洁、爱心捐助、扶弱助残等方面的需求,深挖“合伙人”资源优势,共同开展惠民服务,推动基层治理更多元、更贴心。
在社区与“合伙人”的协同共治下,已帮助小区完成道路硬化600平方米、修剪树木70余棵、增设路灯等系列惠民实事,切实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;举办爱心义诊、法律援助咨询活动等活动90余场,有力提升了居民生活的“微幸福”。
“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,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,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、做好事、解难事,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”西街街道党工委书记韦翠珠说。(劳文静 马媛)
来源:海城区委宣传部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